首页 > 高考资讯 > 正文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初中部中考升学率如何?考上是重点的占多少?考上区重点的占多少?

2024-07-07 22:42:18 | 高校选途网

今天高校选途网小编整理了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初中部中考升学率如何?考上是重点的占多少?考上区重点的占多少?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初中部中考升学率如何?考上是重点的占多少?考上区重点的占多少?

陕西延安中学陕西延安中学2022高考喜报

1、2022陕西延安中学升学率2、延安各高中录取分数线20223、陕西十大中学 被清华北大认定的名校4、七十年代延安中学创办的五七分校在哪里5、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中学是以下哪个学校陕北中学陕西中学延安中学6、延安中学在哪里

2022陕西延安中学升学率

2022陕西延安新区高级中学升学率高达99%。参加高考594人 陕西延安中学 ,一本上线588人 陕西延安中学 ,一本上线率99.0%。总分600分以上 陕西延安中学 的高分段人数75人(占比12.6%),总分550分以上人数322人(占比54.2%)。白京京同学获得延安市理科状元,王浩宇、朱征宇、侯名扬、高若楠进入全市理科前十名。徐羽星、张佳慧、张智贤、石家宝分获延安市文史类第三、四、五、六名。理工类人均高于本线107分,文史类人均高于一本线63分。

延安各高中录取分数线2022

延安各高中录取分数线2022:

新区高级中学:702分

陕西延安中学:695分

陕西延安中学英语特色生:683分

延安市实验中学:655分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文安驿学校:650分

宝塔区第四中学:648分

宜川中学(面向全市):640分

宜川中学(面向宜川县):472分

宝塔高级中学(面向全市):626分

宝塔高级中学(面向宝塔区):598分

延安博文中学:565分

宝塔区第二中学:559分

延安市第一中学(面向洛川县):548分

延安市第一中学(面向全市):526分

富县高级中学:514分

志丹高级中学:495分

吴起高级中学:495分

甘泉高级中学:480分

黄龙县中学:473分

延安育英中学:472分

洛川县中学:472分

延川县中学:472分

子长市中学:472分

安塞区高级中学:472分

延长县高级中学:472分

黄陵中学:472分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延安市教育局

陕西十大中学 被清华北大认定的名校

北京大学博雅计划、清华大学领军计划筛选出了陕西的10所名校,想了解陕西最好的高中有哪些?下面就来为您盘点陕西十大中学,被清华北大认定的名校。

1、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

简介: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是陕西省重点中学、陕西省示范高中。学校正式成立于1971年;1986年,学校晋升为"陕西省重点中学";2009年,学校首批晋升为"陕西省示范高中"。截至7月,学校新校区占地60亩,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旧校区占地面积34083平方米,建筑面积30437平方米;教职工235人,其中全国优秀教师12人,特级教师5人;拥有高中教学班20个,初中教学班24个,在校生2640多人。,该校学生夺得陕西省文科状元,全省理科前30名中,该校有11人,文科91%以上的学生超过一本线,理科97%以上的学生超过一本线。,该校全省理科前10名中,该校有2人,该校理科一本线上线率达到97%以上;文科一本线上线率达到82%。

校训:重德 博学 崇实 创新

2、西安高新一中

简介:西安高新第一中学创办于1995年,是"首批陕西省高中示范学校",国家级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地处西安高新开发区唐长安城墙遗址东侧,这里积淀着西安历史名城的文化精髓,又跳跃着现代科技的节奏与韵律。2006年-,一举实现连续八年培养11名高考"状元"的佳绩。近年来,556名学生考入北大、清华;每年参加高考的学生95%以上进入国家重点大学。800多名学子考入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美国芝加哥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世界排名前100位高校。

校训:为时创新 人尽其才

知名校友:林常乐,林楠,姚文,王天乐

3、西安铁一中学

简介:西安铁一中创建于1929年,迄今已有八十余年历史,“五大名校”之一,1993年成为陕西省重点中学,2009年晋升陕西省首批示范中学。现有特级教师6人,是西安市特级教师人数最多、学科门类最全的学校之一。连续七年应届毕业生高考上线率100%,重点大学录取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近40%的学生被全国知名高校录取,学生王斌获第43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金牌,填补了陕西省十一年的空白。

校训:责任 荣誉 知名校友:张国有 王筱磊 胡蝶

4、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简介: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具有百年办学传统,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于1959年成立。2008年被评为陕西省首批示范高中,先后获得"全国科研兴校示范基地"、 "全国创新型学校"等上百项荣誉称号,学校占地面积133亩,在校师生3500余人。交大附中的高考、中考、竞赛成绩优异,一直在陕西省、西安市名列前茅,大批优秀毕业生被输送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卡耐基梅隆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

校训:弘德、广识、励志、笃行知名校友:王建华,陈有钢,锁志刚

5、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简介: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学校始建于1910年,是陕西省首批示范性高中,陕西省重点中学。学校占地110亩,在读学生4300余人,在校教职工300余名。高考,一本上线290人,一本上线率98.6%,二本上线率100%。高考,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一本上线率96%,二本上线率100%,学校连续13年获陕西省生物奥林匹克竞赛团体总分第一名。

校训一:励志、笃学、慎行、创造 校训二:作人不易,为是为宗知名校友:郭长安、高克林、吕剑人

6、延安中学

简介:陕西延安中学创办于1938年8月,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中学,1978年被列为全国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后被确定为省级重点中学和陕西省培养 体育 后备人才试点学校。学校有两个校区,占地329亩,总建筑面积13.45万平方米,有113个教学班,7300余名学生,447名教职工。每年均有10多名学生达到清华、北大录取线,数百名学生被清华、北大、南大、同济、复旦、浙大、人大、中科大、西交大、西工大等全国名校和"211"工程大学录取,为高等院校和地方经济建设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7、西安中学

简介:陕西省西安中学,是陕西省教育厅唯一直属的一所首批省级示范高中,2009年晋升陕西省首批示范中学。学校占地面积近248亩,在校学生5000余人。学校有专职教师315人,其中博士生1人,研究生学历127人,省级特级教师6人。

校训:学会做人 学会学习 学会发展知名校友:谢子长、张朝阳、石国庆、苏醒

8、澄城中学

简介:澄城县中学是一所县属农村高级中学,陕西省文明学校,渭南市示范高中。澄城县澄城中学初创于1924年,是陕西省重点中学。澄城中学将坚持“办名牌学校,育一流人才”的办学思想,抓住机遇,与时俱进,扎实工作,顽强拼搏,向着全国千所示范高中的宏伟目标而不懈努力。

校训:励志 修身 笃学 创新

9、渭南中学

简介:渭南中学是渭南市委、市政府在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建设的一所全日制寄宿制完全中学,渭南中学的建成填补了经开区迄今为止尚无高中的空白,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有助于促成渭河以北地区优质教育环境的形成。渭南中学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基础,采取小班额、精品化、育精英的培养策略,在不影响升学竞争力的前提下进行学科竞赛的训练和特长生的发掘培养。

校训:追求卓越

10、合阳中学

简介:合阳中学是在封建帝制刚刚终结,民主革命与新文化运动初兴的1916年创建的,是我省创建最早的县立中学。“_阳中学”由中国近代书法家于右任先生题写。学校建成之初,瑞典牧师山依仁、“左联”作家鲁彦、化学家季舞韶、数学家党修甫、语言学家杨春霖、画家石波夫、文字学家杜松涛等一大批名师先后来校任教,他们为这所全省最早的县立中学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校训: 自强不息 止于至善知名校友:雷凡培 高校选途网

七十年代延安中学创办的五七分校在哪里

陕西省延安市北关街。

陕西延安中学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北关街是1938年8月在党中央、由陕甘宁边区政府直接创办的一所学校,也是党亲自创办的第一所中学。

奖项: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校园文化先进单位陕西省省级示范高中全国首批重点中学。

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中学是以下哪个学校陕北中学陕西中学延安中学

您好 陕西延安中学 ,您问的是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中学是什么 陕西延安中学 ?答案是延安中学。1925年 陕西延安中学 ,共产党在延安创办 陕西延安中学 了第一所中学,即延安中学,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所中学,也是中国第一所全日制中学。延安中学是由共产党中央和陕西省委共同发起,由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政府、共产党中央和延安市政府共同负责的全日制中学。延安中学是一所集教育、科学研究、文化交流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中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良好环境和优质教育的学校。

延安中学在哪里

延安中学地址:延安市宝塔区北大街与王家坪大桥交叉口往南约50米(供销大厦以西约50米)。

交通指引:

延安中学附近的公交站:

宝塔中学、西湖一路、宝塔公园、黄州区政府、七一商厦、交警大队、黄州供电局、青砖湖路、七一商厦、市电子学校、西湖二路、黄州供电局、十字街、黄冈中学、锦绣大酒店、八一路。

延安中学附近的公交车:

15路、7路、1路、2路、8路、6路、9路、10路等。

延安中学介绍:

上海市延安中学是一所教育部重点中学和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坐落于上海市长宁区,创办于1946年10月。

该校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以德育工作为首位,教学改革为中心,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先后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文明校园单位、上海市文明单位等称号。

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大幅度提高。2005年的1984名应试生中,上位决赛阶段的827名,第二轮以上的1447名,实现了一口气突破1400名的目标。 3本线以上1911人,本科接续率达到百分之九十六点三二,2009年一本接续率高达百分之八十五,进入陕西省前10名。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初中部中考升学率如何?考上是重点的占多少?考上区重点的占多少?

高考改革在迷雾中寻找方向的三十年(二)

上海是怎样取得高考自主权的

高考反思

“全国那么大,发展不平衡,有的地区是‘西欧’水平,有的还停留在‘非洲’状况。10亿人民一个大纲,祖孙三代一本教材,本身就是不合理的,中国应该有多本教材,应该有很多种教育模式”

把上海高考的命题权从教育部拿过来,实现自主招生,这是我当(上海)教育局顾问时的“得意”之举。

上世纪60年代上海的高考曾经戴过“王老五”的帽子,录取线排在全国第五名(福建是全国高考状元),录取线似乎总排在全国后面,压力很大。其实,上海的情况跟人家的确有点不一样。入学率不一样,分数线就不一样。我们是中等水平的学生能进大学,人家是高材生才能进大学。全国比的时候,不比百分比,只比录取线,这不合理。人家500多分才能录取,我们300多分就录取了,现在100多分也可以上专科了。人家是分母大,分子小,我们是分母小,分子大,要比,得先“通分”,这是学过算术的人都知道的。

由于落了个“王老五”的外号,有人就不断刺激大家去追逐高分。我很早就提出来:全国那么大,发展不平衡,有的地区是“西欧”水平,有的还停留在“非洲”状况。10亿人民一个大纲,祖孙三代一本教材,本身就是不合理的,中国应该有多本教材,应该有很多种教育模式。我提出,要多纲多本,即大纲有多种,教材有多种版本,允许地区与学校自己选择。不少国家的教育部都没有制订统一的大纲,但高考一样考,而且多数是学校自主招生,全国并没有什么录取线的统一要求,而我们是越搞越死。大纲如果一放宽,学生可以学习各种知识,面就宽了。各地教育也可办出地区特色,以适应不同的发展水平。我当时担任全国课程教材审定委员会委员,就在会上提出了这样的理念,但有人反对。有人说,正因为中国这么大,所以要有一个统一的东西。同一个问题,却得出了两个相反的结论。我坚持己见,认为正因为中国大,发展不平衡,不能搞划一主义。后来大家把意见折中了一下,提出“一纲多本”,即教育部制订统一大纲,在大纲指导下,可以编多种教材。

上海首先搞教材、课程改革。这涉及到一个问题:教材自己搞,高考还是全国命题,这个教材谁敢用?我就琢磨,要想办法把高考权要过来。有了这个指挥棒,上海的很多改革就可以很主动了。

当时,我就找分管教育的副市长谈自己的想法:向教育部要高考权。分管副市长看了我几秒钟,大概在想,这家伙三天两头出鬼点子,然后说:“这太难了,历来没有过这种事情,教育部也不会同意的。”我说:“你答应,我就去要,我自己去要!”我连续找了他几次,后来他松口了:“你去要要看,教育部如果肯的话,我们就试试。”

我很高兴,心里想,我要的就是这句话。以后,我就一直留心着找机会。不久,教育部部长和分管高考的副部长到上海来视察,我就抓住这个机会,对分管副市长说:“这几天部长在上海,我们去看他好吗?”他说:“好啊,你和我一起去。”

我们来到他们下榻的延安饭店,向部长汇报上海教育的情况。后来,我抓住机会,把话题往中心引:“现在高考,全国只有一张卷子。高考命题,历来都是众口难调,每年都有人评头论足。教育部何必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呢?何不把权放下来,你们在上面监督,搞得好就表扬,搞不好就批评,就非常主动。”他们看了我两眼,说:“能行吗?”我说:“中国一个省比西方的一些国家都大。一个省的教育局长还招不来几个大学生?”他想了想说:“不行,要搞乱的。”我说:“你制定几条原则,搞几个统一的政策,题目叫下面搞,有什么不好?”

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的,我慢慢跟他们磨。后来,部长说:“上海可以试试,其余的地方不放。”我等的就是这句话,马上接茬:“那好,我们上海自己搞。”我对一旁的副市长说:“市长,部长已经同意了。”副市长接着说:“教育部领导同意了,我们就试试吧。”

没想到,部长回北京就变卦了。当时,我正在外地出差。等我回来,局里的同志告诉我,他们都请示好几回了,部长改变主意不同意了,“要不,你再去一次北京,最后再争取一下。”我心里嘀咕,真是好事多磨。

快到春节了,我也顾不上过年,与市教委办的一个领导一起去北京。一到北京,我就去找相关人员打听。幸好我在部里呆过,朋友多,终于打听到实情。原来是管高考的司长在部长面前讲了很多负面的话。部长心里本来不是十分同意,一听他的话,于是就改变了主意。幸好,那个司长跟我也很熟,我就直接找他去了。一见面,我冲着他说:“××啊,你怎么反对我?”没头没脑的一句话把他说愣了,“什么事?我怎么会反对你呢?”“就是你捣蛋。”我一肚子意见,半真半假地发出来。

开过玩笑之后,我就讲了这件事情。他说:“唉,高考这事不好弄,你就不要弄了。还是全国统一吧!”我态度坚决,说:“这事,我已经想好了。明天上午,我向部长汇报。你参加,但不许讲话。部长什么态度就什么态度。这样可以吧?”他觉得部长不会答应,就卖个人情说:“好,我不讲。”第二天,我向部长汇报。汇报完了,部长抬头看着他,希望他表态,我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他。这是个关键时刻,空气仿佛有点凝固。他坐在那里,接受我们期待的目光,憋了老半天,最终没有吭声。部长看他不吭声,就说:“这个事情本来是答应你们的,就是他不赞成。现在既然他不讲话,那你就去搞吧。”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需要勇气和智慧的,既不要被他坚硬的外表所迷惑,更要避开它锋利的螯。

以后,那个司长到上海来的时候,我还跟他说起这件事,我笑着说:“真谢谢你啊,守信用,没有讲话。”他也回敬我:“我上你的当了。”

我把高考权拿了回来,为课程、教材的自主改革创造了前提条件。接下来就是要改革高考办法,同时改革课程、教材。遗憾的是那时我离休了,接任的同志没有改革高考制度的想法,也没有听取我关于改革高考制度的构想,仅仅是自己组织命题,而一切办法照旧。我的想法是,上海学生少,初中毕业后分流,40%进中专、职校,60%的人进普通高中,毕业时只要会考及格,就可以上大学。不过,大学二年级时要再一次分流,一部分人上大学本科,一部分人上大专。大学实行宽进严出,改变“一试定终身”与“进大学难,出大学容易”的状况。离休以后,自己的理想就很难实现了。对此,我至今还觉得十分遗憾。不过总算课程教材的改革工作在上海展开了,“多纲多本”的主张也在全国实行了,这是一件令人快慰的事。另一件令我高兴的事是现在全国高考自主命题的省市越来越多,改革大潮势不可挡,建国后形成的一张试卷考遍天下苍生的局面已被全面冲破,千呼万唤的高考制度改革也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实行。

“订单式”教学:工作中需要什么就教什么

“‘工作中需要什么就教什么’的教学方法,是中侨学院通过一系列市场调研摸索出来的。潘日芳觉得,与其花钱请名校的教授来上课,还不如自己研发教材,教学生一些实用的技能。”

杉达学院的校长办公室,与普通教室的内部装饰大同小异。而中侨职业技术学院的校长办公室,俨然是一个派头十足的老板办公室。杉达的董事长很少亲临学校开会,而中侨每周一董事长参加的会议却雷打不动。

作为一家由企业投资的民办高职院校,中侨是与杉达完全不同的一种私立大学的代表。它于1993年由两位教授创办,但由于缺乏资金,被迫于2002年由一家大型企业致达集团接手管理。

这一年正值《民办促进教育法》的颁布。政策上的推动,加上集团一下投入3亿元巨资,学院很快就发展起来。但无论从学校性质上还是管理体制上来说,中侨学院走了一条与杉达截然不同的道路。

中侨学院的院长潘日芳,在来到中侨职业技术学院之前,曾是杉达学院的副院长和华东理工大学的信息院院长,因此潘院长对于三种办学方式的异同,感触最为深刻。

根据市场需求设置学科

民办高校虽然发展速度惊人,但由于种种原因,始终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潘日芳就非常惋惜民办高职的地位:“第一类当然是清华、北大,第二类是一类学校,第三类是二类学校,第四类是专科学校,到第五类才是高职学校。高职学校里还分为公办和民办,而民办总是排在最最底层。”

“但实际上,高职类院校在国外的地位就不是这么低的。它只是另一种类型的学校。国外有些人上完大学,还会去读高职。我们培养的是实用型的人才,工作中需要什么技能,我们就教什么样的技能。”潘日芳说。

“工作中需要什么就教什么”的教学方法,是中侨学院通过一系列市场调研摸索出来的。潘日芳觉得,与其花钱请名校的教授来上课,还不如自己研发教材,教学生一些实用的技能。“那些教授,拿本科的教材来,在我们学生面前念一遍,学生哪里学得进?”相反,中侨宁愿从一些急需人才的企业里,找来一些有从教经验的管理人员,给学生上课。这种“订单式”的教学,不仅保证了就业,也给公司提供了所需的人才。潘日芳说:“市场上,这种需求是很多的。问题是,想要利用这个市场,我们需要花很大的力气,逐一与工作单位协商。”

在这点上,潘日芳反而觉得私立学校比公立学校更有优势。“我们和公立学校相比,也有我们的优势。他们在管理上会受到各种限制,而我们就比较灵活。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来设置学科。”

校长董事需要磨合期

目前,包括致达集团旗下的企业在内,中侨学院已经与32家公司合作建设了实训基地,28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学生就业率达到了97.8%。这样的办学方法,中侨学院还将继续发展下去。对于这条路,潘日芳信心十足:“我们学院不会转本科学校,我们就准备坚持把高职办下去。”

“坚持把高职办下去”的潘日芳,在来到中侨之初,也曾经饱受困扰。“一是我从来没有接触过高职教育,需要研究新的教学方法,也要带动教师转变思想,另外就是与董事会的磨合也有困难。”

不同于杉达,中侨学院是切切实实的董事长领导、校长负责制。校长由董事会任免,董事长和校领导每周都要举行例会商讨学校大小事宜。也就是说,中侨学院的董事长,比起杉达董事会大方向性的管理,要细致得多。这也正是中侨学院五年来的第四任院长潘日芳需要适应的一个新变化,不过好在经过了不到半年的磨合期,潘日芳就与董事会达成了默契。

除了国家近几年的资助和学生学费外,中侨学院的资金几乎完全来源于致达集团。“中侨学院只有致达一个投资方,而且致达对于公益办学也是始终非常支持的。有很多学校都有三四个股东,那样磨合起来就很难了。”潘日芳说。

筚路蓝缕的私立大学

目前,我国私立大学之间,还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民办本科(或专科)大学,二是民办高等职业学校。全国1000多所高校中,私立学校只占200多所,而其中真正走所谓“哈佛路线”的民办普通大学,更是少之又少

百年来,中国私立大学的沉浮都与国家政策休戚相关。在民国时期的鼓励政策下,清末就已出现的近代私立大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甚至风头盖过了公立大学。据1937年的统计,私立高等学校数占全国高等学校数的51.6%。中国大学、朝阳大学、复旦大学、大同学院、武昌中华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等一大批有名的学校,也都是在这短短几十年内发展成熟起来的。

但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私立学校与当时的政治经济体制不适应,于是1952年开始,私立大学在院系调整中全部改为公立。这一状态一直持续到改革开放以后,私立学校才又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

当新中国第一所私立大学“上海杉达学院”出现在上海金桥出口开发区时,几乎所有人都抱着猎奇的心态聚焦在它身上。出于“少花国家的钱,多培养一些人才”的简单想法,交大、北大、清华的8位教授,拿出自己的工资,在借来的校舍里开始贯彻自己的教育理念,当时就有美国报纸预测杉达将成为“中国的哈佛”。

纵观西方各大知名的私立大学,也大都创办于窘迫之中。哈佛诞生时只有9名学生、1位教师;而斯坦福则是从一个废弃的飞机场,发展成为如今硅谷信息产业摇篮的。相比之下,杉达第一年就招收了150名学生,师资更是汇集了三所国内顶级名校的教授。如此看来,美国媒体的这一预测也并非盲目乐观。

如今15年过去了,杉达已经拥有了1万名在校生,目前也开始走出负债状态,甚至每年都有3000万元的稳定盈余。但将视野放开到中国200多所私立大学,且不说它们向哈佛迈进了多少,真正能达到杉达水平的究竟又有多少?

其实,情况并不容乐观。目前,我国私立大学之间,还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民办本科(或专科)大学,二是民办高等职业学校。全国1000多所高校中,私立学校只占200多所,而其中真正走所谓“哈佛路线”的民办普通大学,更是少之又少。从上海来看,在总共15所民办学校中,只有杉达学院和建桥学院2所属于本科大学,其余都是高职院校。

在优质学校少的同时,方兴未艾的私立大学,不管是在名气还是财力上也都处于劣势。即使是民办本科大学,在学生择校和教师择业时,也都被排在了公立高校的后面,一如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潘日芳所言“民办高校总是排在最最底层”。

但除了受制于外界对民办学校的热情和认识以外,政策上的滞后也是制约私立大学发展的一个很大原因。杉达学院院长袁济教授对此感触颇深。由于政策不全面,现在社会上泛滥着太多以营利为目的的私立高校,导致民办高校作为一个整体鱼龙混杂,质量也参差不齐。作为少数知识分子创办的私立大学,杉达一直坚持着公益办学的理念。但恰恰是这个坚持,给学院带来了更大的生存压力。袁济说:“现在坚持非营利的只有两所学校,杉达和黑龙江东方学院。”杉达占据了天时地利,在巨额捐助下,现在已经能靠学费自给自足了。但同样在1992年创办的黑龙江东方学院却没有如此顺利。虽然在校生已达1万人,但由于缺乏捐资人,又受到地方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目前学校仍处在负债阶段。

不过,毕竟私立大学才存在了15年的时间。无论是要摸索出私立学校自己的一套办学方法,还是要培养社会对民办学校的理性认识,抑或是要政府完善一部民办教育法,都需要更长的时间。近两年,国家出台了大量的优惠政策,来逐渐填补公立和私立大学之间的鸿沟。而现在,各所学校也都在努力建立自己的特色,寻找打开市场的突破口。用袁济教授的话来说,未来中国私立高校走向哈佛之路是“事在人为”的事。而中侨学院的潘日芳则更为乐观:“只要再等5年,情况就会大不一样。中国私立大学发展到西方的水平也是必然的趋势。”

基于知识分子理想的新中国第一所私立大学

“我国目前像杉达学院这样真正由教育方面专家创办起来的学校很少,这并不是因为教育界自主办学的热情不够。事实上,一些现在由企业接管的学校,原先正是由教授创办的。但这些教授苦于有想法、没资金,最终无法坚持下去。”

如果要说哪所私立学校最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话,上海杉达学院应该是当仁不让的候选。1992年春天,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南下,浦东开发开放,有感于国家快速发展的前景,上海交大、北大和清华的8位教授,便带着他们对办学的独到理念,在金桥出口加工区创办了新中国第一所私立大学。

“一般来讲,知识分子容易被国家的一些非常远见的事情所感动。在当时的背景下面,为了支持浦东开发开放,就有了这样的想法。”杉达学院院长、创办人之一袁济回忆说:“当时为什么想起来搞学校呢?因为很多教过我们的老师给了我们启发。当时他们退休以后经济上很困难,我们也觉得这么早就退休很可惜。而且我国人口这么多,如果受教育的很少,就是一个包袱,假如受教育的人多,就有可能变成一个资源。当时我们就想能不能不用或者少用国家的钱,来办一所民办大学。”

随着杉达的建立,以及国家一些资金和招生方面的优惠条件出台,全国各地民办高校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出现。教育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上半年,我国共有275所民办普通高校。

应该帮助知识分子创办一些非营利的机构

作为新生事物的杉达学院,在创办初期引起了所有人的瞩目,但创业的艰辛,却只有当事人自己最为清楚:办学的所有经费,全靠几位教授的积蓄,校舍是租的,器材是捐的,三个学校各包一个专业,于是就有了学校的雏形。

袁济说:“当时我们要证明我们的想法,就是重视外语,配合上海的发展。这个想法我们坚持到了现在,我们的外语教学量,比一般学校要高出一倍。”正是这么坚定的想法,打动了包括中科院院士杨槱、上海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李储文在内的各界有识之士,来组成学校的领导班子。最后也正是凭借这些人的影响力,引来了大批的捐资和第一届的150名学生。“1994年,有100万美元进来;1996年又有100万美元进来,1997年又进来大概500万美元。加上其他的一些社会捐助,杉达历史上总共接受了9000万元人民币的社会捐助。”袁济说。

我国目前像杉达学院这样真正由教育方面专家创办起来的学校很少,这并不是因为教育界自主办学的热情不够。事实上,一些现在由企业接管的学校,原先正是由教授创办的。但这些教授苦于有想法、没资金,最终无法坚持下去。从杉达的例子来看,学院目前为止所接受的捐资,大部分都来自香港的一些既有钱、又有教育热情的有识之士。对此袁济教授提出了他的建议:“国家应该设立一个基金,来帮助一些知识分子创办一些非营利的机构,这样才能帮助他们真正贯彻自己的教育思想。”

学生要提高,教师也必须提高

私立学校一般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董事会主要由投资企业的代表和校长组成。董事会是投资方、也向学校提取部分收益,因此自然会对校长的工作造成很大的制约。“他们的校长是雇用的,他完全受老板影响,它的董事会完全就是老板的董事会,懂教育的人不多。”袁济说。

和一般由企业投资的私立学校不同的是,杉达的资金大都来自于社会捐资和自身的学费。而且无论是捐资人还是创建人都抱着公益办学的想法,不占有学校财产,因此杉达就省去了一个限制了许多民办学校发展的麻烦——董事会的干预。去年,杉达已经走出了负债,并且开始产生每年3000万元的盈余。这些资金,一大部分就将用在学校的下一步“发展策略”中。

“《民办促进法》虽然规定‘民办学校教师师生享受公办学校的同等地位’,但现在学生解决了,教师这块还正待解决。一个法律从制定到实施,其中有一定的滞后性,而这个滞后性事实上给民办学校带来了困难。”

作为一所普通的二本大学,又没有公办学校的良好保障,想要与公立高校竞争生源和师资,对于像杉达这样的私立大学实属不易。“有些公立学校的工资甚至比我们低,但是老师宁愿去公立学校,也不来私立学校。”因此杉达的下一个五年计划就是培养自己的优秀教师,从英语教育出发,打造学校的品牌。

“一所学校学生要提高的话,教师也必须提高。因此下一个五年计划里面,我们准备送50到70个教师出国进修。已经有硕士学位的,就送去再修一个学位。我们要抓住机会,把某一个专业办得更好,积聚一部分优秀教师,在英语特色的基础上,再等待机会,特别加强一些适合上海发展需要的专业。”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初中部中考升学率如何?考上是重点的占多少?考上区重点的占多少?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初中部中考升学率如何?考上是重点的占多少?考上区重点的占多少?

2013年北京市第八十中学一本率达到98.7%.其中:郭湛731分(含保送20分、杨宇鹏708分、李熠炜703分(含市三好10分)别获理科前三名。胡元瀞674分(含市优干20分)、洪安荻659分、马蕊654分分别获为文科前三名。还有48名学生获得高校自主招生的加分。其中:王玥获北大校长实名制推荐,张敬越获北大艺术特长生,陈瑞麟获北大保送,周一剑等7名学生获北大自主生,揭璧朦、李兆悦获北医自主生,罗剑桥获清华保送生,何悦获清华自主生。同样,国际部外籍学生高考成绩也很出色,有6名学生被北京大学录取;有15名学生被清华大学录取,有15名学生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其中有5名学生同时被北大、清华录取。国际部港澳台学生联考中,600分以上有6人,其中陈传欣667分、王至伟650分、余楚慧633分、周士涵633分、王屏620分,一本率达83%。

以上就是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初中部中考升学率如何?考上是重点的占多少?考上区重点的占多少?全部内容,更多相关信息,敬请关注高校选途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初中部中考升学率如何?考上是重点的占多少?考上区重点的占多少?”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