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30 01:39:59 | 高校选途网
山西省教育厅关于做好
2021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
晋教基〔2021〕6号
各市教育局:
根据中央有关精神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招生脊举友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基厅〔2021〕1号)要求,为切实规范中小学招生入学行为,现就做好2021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规范中小学招生秩序作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任务。坚持属地管理,实行“公民同招”。遵循公平公正,突出标本兼治,强化樱槐教育治理,着力构建规范有序和监督有力的中小学招生机制,坚决杜绝违规跨区域招生和争抢生源现象,切实维护良好教育生态。
二、规范义务教育招生
1. 全面落实免试全覆盖。 凡年满六周岁适龄儿童少年依法进入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接受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工作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 严禁任何部门、任何学校、任何机构以考试、测试、面试等任何形式筛选生源。 小学入学按划定的片区实行登记入学。初中入学一般采取划片登记或对口直升方式 ,教育资源不够均衡的地方, 稳妥实施多校划片,采取随机派位方式入学。
2. 科学划定招生范围。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适龄学生人数、学校分布、交通状况等因素,科学划定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片区或范围。 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可采取与公办学校相同的方式实行划片登记入学,也可采取符合条件的学生自愿申请方式入学 。设区的市城区义务教育学位 不能满足当年新生入学需求,确需跨所在城区统筹学位的,由所在城区教育行政部门申请并经市级教育行政部门书面批准,由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本市若干个县级行政区域内统筹安排学位 。具体招生区域由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确定并向省教育厅备案。审批地与所在地不属同一个地级市的,按照审批地招生相关规定执行。
3. 严格规范答镇招生程序 。 民办义务教育学校采取学生自愿申请方式入学的,一律通过市级或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的管理平台实行网上报名 。 报名人数未超过招生计划数的,全部实行注册入学;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数的,全部实行电脑随机派位摇号(多胞胎子女可捆绑摇号)。参与摇号未被录取的学生,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结合公办学校学位空余情况,按照相对就近原则统筹安排,不得择校 。网上报名、资格审核、随机派位均由市级或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全程接受社会监督,派位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在九年一贯制(含十二年一贯制)学校连续就读满六年的应届小学生可直升本校初中,意愿直升人数大于初中招生计划数的,采取电脑随机派位方式确定初中招生结果 。
4. 保障特殊群体入学 。落实 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 ,坚持以公办学校为主、由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随迁子女就学。 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可在迁入地入学,也可返回户籍地入学,但不得在两地同时报名申请入学 。 严禁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以保障随迁子女就读名义跨区域招生 。省、市两级可通过组织报名信息集中核验等方式剔除重复的入学申请。依法保障轻度残疾适龄儿童随班就读接受义务教育,对中、重度残疾儿童通过安排至特殊教育学校、实施送教上门服务等多种方式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落实烈士子女、符合条件的现役军人子女、公安英模和因公牺牲伤残警察子女及其他各类优抚对象的教育优待政策,切实保障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 严禁义务教育学校以“国际部”“国际课程班”“境外班”等名义招生 。
三、规范普通高中招生
5. 合理确定招生范围 。 从2021年起,公办、民办普通高中原则上实行属地(县域)招生 。 地处县或县级市的普通高中应在本县域内招生;地处设区市城区的普通高中应在所在城区或若干城区内招生,具体招生范围可由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确定。严禁跨设区市招生 。
6. 全面实施“阳光招生” 。 普通高中招生一律实行招生计划公开、考生网上自主填报志愿、网上统一录取 。考生未参加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和未在网上填报志愿的, 一律不能被普通高中学校录取;未经统一网上录取,一律不能进行新生学籍注册 。公办、民办普通高中按审批机关统一批准的招生计划、范围、标准和方式同步招生。各地要在正式招生前公布普通高中最低建档线。 普通高中招生录取工作须于8月20日前结束 。各市招生部门要于9月1日开学前,整理汇总本年度招生录取有关情况,移交学籍管理部门审核,由学籍管理部门按权限建立学籍。
7. 完善指标到校政策 。 落实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政策,分配比例不低于60%,并向薄弱初中学校倾斜。原则上不跨县域分配指标 。对过去实行跨县域指标到校的优质高中,从2021年秋季招生起,按照规定的招生范围分配指标;暂不具备条件的,逐年降低跨县域分配比例, 2021年跨县域分配比例比上年度减少30%,2024年实现县域招生 。落实公办民办一视同仁法定要求,推动民办优质普通高中参照公办学校将招生指标按比例分配至区域内初中学校。
8. 规范特殊类型招生 。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自主招生(含特长生,下同)等特殊类型招生 严格审核,严控范围 。确需开展特殊类型招生的,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具体类型、招生人数、招生范围、招生办法审核后,报省教育厅备案,并向社会公开。 特长生类型限于体育、艺术和小语种 。坚决防止以自主招生名义争抢生源。 普通高中自主招生纳入当年学校招生总计划,实行计划单列,招生数量控制在本校招生计划总数的5%以内 。自主招生必须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结束后进行。自主招生录取分数线不得低于本市普通高中最低建档线。除体育、艺术和小语种类型可在设区的市范围内招生外,其他类型自主招生在规定的本校招生范围招生。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本地开展的普通高中试点班、实验班等要严格审核,报省教育厅备案。国家规定的优抚对象及高校园区教职工子女,按原批准的办法招生。
9. 建立省级统一招生平台。 2021年起,试点市考生报名、填报志愿和录取查询一律在省级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统一招生平台上进行 ,试点市要及时向省统一招生平台上传录取结果,以便考生查询。 普通高中录取(包括自主招生)暂在各市招生平台上完成,但不得将招生(包括补录)权限下放至学校,条件成熟后一并纳入省统一招生平台进行 。各市招生部门9月1日前将录取结果报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备案。
四、严肃招生工作纪律
10. 从严执行“十项严禁” 。严禁以任何形式提前组织招生、超计划(无计划)招生、违规跨区域招生,招生结束后,不得擅自招收已被其他学校录取的学生;严禁公办民办学校间混合招生、混合编班、招生后违规办理转学;严禁义务教育学校通过笔试、面试、面谈、考察、接收简历、招生咨询、网络登记学生信息或擅自附加其他任何条件招生选拔学生;严禁自行组织或与社会培训机构联合组织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各类考试(竞赛),或采用其考试(竞赛)结果、考级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严禁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以培训班、校园开放日、夏令营等形式提前摸排登记生源、选拔学生;严禁以高额物质奖励、免收学费、虚假宣传等方式争抢生源;严禁为违规招收的学生办理学籍注册或转接手续;严禁招收借读生、人籍分离、空挂学籍或借转学名义变相掐尖招生;严禁收取择校费、与招生入学挂钩的赞助费以及跨学期收取学费;严禁公布、宣传、炒作中高考成绩排名、中高考“状元”和升学率。
11. 从严规范学籍管理 。在实施招生前,教育行政部门应在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中,为行政区域内所有学校设定招生计划数量,招生结束后逐一核实学校班级数和班额等情况。 中小学校起始年级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标准班额招生 。各市要严格在规定时间内注册接续学籍,保持招生计划、招生录取名单与学籍注册名单高度一致。 普通高中新生开学后10个工作日内不到学校办理入学手续、又不办理延期手续,或延期期限内仍不报到者,取消其入学资格并注销普通高中学籍 。初中学籍注册时间截止后,初中学校要及时向学籍管理部门报告尚未报到的已分配小学毕业生。对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中未接续初中学籍的小学毕业生,由学生户籍所在地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严格排查,落实家长监护责任,书面告知法定义务,严防辍学。
12. 从严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各地要认真 排查并严厉查处社会培训机构以“国学班”“读经班”“私塾”等形式替代义务教育的非法办学行为 。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或造成辍学,情节严重或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严格执行中小学招生纪律,及时纠正和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违规招生行为,坚持“零容忍”,保持高压态势 。对于违规招生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学校,视情节轻重给予约谈、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停止当年招生直至吊销办学许可证等处罚。
五、全面保障落实到位
13. 统筹做好资源配置 。各市要持续扩大公办教育资源特别是公办优质教育资源,以县为单位加强区域内中小学整体规划,科学测算需求, 通过新建、改扩建一批中小学校推动公办学校扩容增位 。 要高度重视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每个县至少建好办强一所公办普通高中 。 要深化办学模式改革,通过支持公办优质学校举办分校、联合办学、对口帮扶等形式帮扶薄弱校,促进区域内中小学校协调发展 。要坚持教育公益属性,落实政府责任,合理调控民办义务教育占比,严格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办好办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营造良好教育生态。
14. 全面加强组织领导 。各市教育行政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将做好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统筹,抓紧研究制定本地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方案。各市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争取将中小学招生工作纳入当地党委和政府督查工作范围。省教育厅和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将通过明察暗访、随机抽查、实地督查等方式, 对各地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进行督查。对违法违规问题,严肃追责问责,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 。
15. 积极营造良好氛围。 各市要通过多种方式及时主动向社会公开 招生方案、招生计划、招生范围、招生程序、报名条件、录取结果、咨询方式 等, 加强招生入学政策解读,争取学校、家长、学生和社会的理解支持。民办学校的招生简章和广告,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报审批机关备案,严禁学校发布虚假招生简章或者广告 。要加大对常见违规招生行为的预警,帮助家长和学生提高警惕,避免受害。对群众关心关注的敏感问题和难点问题,要有针对性地深入细致做好宣传引导工作。要加强舆论引导,规范新闻报道,加强风险评估,健全应急机制,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有效化解风险隐患,确保中小学招生工作规范实施、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秩序良好。
各市2021年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方案请于6月5日前报送省教育厅。
山西省教育厅
2021年5月20日
2021年山西省中小学招生入学政策解读
来源:山西省教育厅、 太原幼升小网 高校选途网
高校选途网(https://www.baoaidong.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太原随迁子女没有分配到对应的学校怎么办的相关内容。
与教育部门联系、尝试异地入读。根据查询小升初网显示。晋江平山高考录取率80.9%。截止2022年9月5日,根据查询晋江平山高考官方网站显示:2021年高考共有2530名学生参与考试,其中有2134名学生成功考入高中,升学率为75.4%,2022年有2350名学生成功考入高中,升学率为80.9%,具体升学率查询晋江平山高考官方网站即可。平山湖大峡谷为高考考生推出免费游览活动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高考,平山湖大峡谷景区带着优惠来了!高考结束至
从小学籍在四川,高考报名可以不用居住证吗?不用居住证,但还缺其他材料。四川对外省户籍考生在四川高考报名的条件是:凡父母在四川省有合法稳定职业和住所(含租赁),在父母就业和居住地具du有高中阶段学籍和3年完整学习经历且符合普通高考其他报名条件的学生可在就读地报名参加普通高考。其中考生要求是在四川有高中阶段学籍和3年完整学习经历,这点你已经满足了,还有是对父母监护人的要求在四川有合法稳定
在外地上学高考需要回原籍吗在外地上学高考不是必须回原籍高考在外地上学的学生不是必须回原籍高考,但是需要在异地有居住证等。北京"异地高考"需要五证,2014年起,有居住证明及稳定住所,稳定职业及社保满3年,子女有学籍且已连读初中3年,可参加中职考试录取。拓展知识:在我国,不同省份对异地高考报考有不同的要求。一般来说,随迁子女异地参加高考必须满足一定的高中学籍年限,且
2022石家庄新一年级学籍可以补录吗可以补录。错过办学籍的话,可以和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和就读学校进行联系,询问补办学籍的相关手续和流程。小学生办理学籍需要的资料有:1、孩子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曾用名,出生年月等信息。这些信息都是需要存入档案的,所以家长提供这些信息的时候最好是与户口本上相一致。以后升学也会省去不少麻烦。2、孩子的户口所在地。这个是很多家长容易弄错的,户口所在地
关于济南外国语学校保送和高考问题全国仅有16所外国语中学具备推荐保送生资格,其中济南外国语学校推荐限额最高为220人。如果明年起济南外国语学校保送名额逐步减少,那么很可能会引起连锁反应,影响到济南初三毕业生“中考”报考选择,未来济南外国语学校报考热有可能降温。2015年全国具有推荐保送生资格的外国语中学共有16所,在整个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是唯一一所有外语类保送生推荐资格的学校。
异地高考没有社保考不了,到时候回原籍参加考试去哪报名省份异地高考方案北京北京异地高考需要五证,2014年起,有居住证明及稳定住所,稳定职业及社保满3年,子女有学籍且已连读初中3年,可参加中职考试录取;后年起,有居住证明及稳定住所,稳定职业及社保满6年,子女有学籍且连读高中3年,可参加高职考试录取,毕业后可参加升本考试录取。上海2014年起,来沪人员持《上海市居住证》、积分达到标准分值(120
我的户籍不在本地而学籍在这里高考怎么办符合以下条件,可以在学籍所在省份参加高考:(一)考生本人小学一年级到高三年级在本省学校有学籍并连续在本省就读满12年,同时,在本省小学,初级中学和普通高中学校毕业,其父亲(或母来)在我省有合法稳定的住所(含租赁)和合法稳定的职业,可以在本省报名参加高考,且不受报考批次的限制。(二)考生本人户籍迁入本省六年以上(含六年),有我省初中阶段三年完
在新疆有三年完整学籍,二年以上户籍,可以参加高考吗不可以,没有达到新疆《异地高考方案》规定条件。与其他省份异地高考方案不同,新疆异地高考方案条件苛刻,门槛高,而且每年政策不一样,比如2016年政策:初中二、三年级及普通高中阶段在疆连续实质性就读五年并有五年完整学籍,父母在疆有五年及以上合法稳定职业和居住证,有在疆两年及以上社保缴费记录或纳税证明,允许其高考报名,可报考区内本科院校和区
2024-10-08 19:07:27
2024-10-14 01:07:12
2024-10-15 12:52:10
2024-09-19 11:59:54
2024-06-20 15:14:05
2024-10-19 20:3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