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0 18:47:28 | 高校选途网
公元179年,汉灵帝光和二年,来自西域大月氏国的支谶翻译了《道行般若经》,不经意间,奠定了以后中国佛教的思想基础。
佛经的翻译当时采用了大量的道家术语。不过,想要在士大夫中间弘扬佛法,和尚们首先需要学会用老庄、周易的语言,用中国化的语言去比附、解释佛经与佛法,这在历史上被称为“格义”。
这一时期的佛经翻译活动还只是民间私人事业到了符秦时代,佛经翻译活动就组织有序了。当时主要的组织者是释道安。在他的主持下设置了译场,开始了大规模的佛经翻译。由于释道安本人不懂梵文,惟恐译文失真,因此他主张严格的词对词、句对句(word for word, line for line)的直译。当时的佛经《鞞婆沙》就是按此方法从梵文译成汉语的。
为了把握好译文的质量,释道安在此期间请来了著名的翻译家天竺(即印度)人鸠摩罗什。鸠氏考证了以前的佛经翻译,批评了翻译的风格,检讨了翻译的方法。他主张意译,纠正了过去音译的弱点,提倡译者署名,以示负责。他翻译了三百多卷佛经文献,如《金刚经》、《法华经》、《十二门论》、《中观论》、《维摩经》等。其译文神情并茂、妙趣盎然,堪称当时的上乘之译作,至今仍被视为我国文学翻译的奠基石。
可以说从鸠摩罗什译经后,佛经就已经是意译了,使佛法更容易的被民众所接受和学习。
高校选途网(https://www.baoaidong.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玄奘早在佛经翻译时就提出了翻译中的“五不翻”,即有五种情况不翻译。但是玄的相关内容。
关于五种不翻的来源如下:
玄奘法师对一部分梵语未进行意译而直接采用了音译,后来提出了“五种不翻”的翻译理论。玄奘以后的佛经翻译仍多沿用此理论,对部分词汇进行音译。其理论仍在汉字文化圈以外语言的翻译工作中发挥重要参考作用。
五种不翻的理论具体是指:
秘密故,如陀罗尼。甚深微妙而不可思议的佛之秘密语,不翻(意义)。如,般若心经最后一节的“羯谛、羯谛、罗羯谛、波罗僧羯谛、菩提萨婆诃”的真言、陀罗尼等词类。
含多义故,如薄伽梵具六义。多种含义的词,不翻(意义)。如兼具自在、炽盛、端严、名称、吉祥、尊贵六意的薄伽梵(亦有翻译为世尊的情况)等词,不意译。
此无故,如净净树、中夏实无此木。本地(中国)没有的事物,不翻(意义)。如印度的阎浮树、乾闼婆、迦楼罗等事物,为中国所无,保留原音。
顺古故,如阿耨菩提、非不可翻、而摩腾以来常存梵音。沿用以前既存的翻译方法。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为“无上正等正觉”,而自从东汉以来,历代译经者皆采用此音译,故保留前人规式。
生善故,如般若尊重,智慧轻浅。为让人对要翻译的事物存尊重之心,而音译。如般若、释迦牟尼、菩提萨埵等,不译为“智慧”、“能仁”、“道心众生”等,因为前者能令人生尊重之念,而后者则易被人轻视。
拓展知识:
玄奘的生平事迹:
本姓陈,名祎、洛阳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人。13岁出家,21岁受具足戒。曾游历各地,参访名师,学习《涅槃经》《摄大乘论》《杂阿毗昙心论》《俱舍论》等经论。因为感到各师所说不一,各种经典也不尽相同,于是决定西行求法,以解迷惑。曾陈表朝廷奏请去西方求法,未被允准。
高校选途网以上就是请问魏晋时期翻译过来的佛经共有多少本?具体有哪些?全部内容,更多相关信息,敬请关注高校选途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高校选途网:www.baoaidong.com2024-07-28 08:51:29
2024-10-17 00:20:37
2024-09-14 00:11:41
2024-07-30 15:20:50
2024-11-01 04:02:43
2024-10-24 18:2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