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考资讯 > 正文

武汉大学师资力量如何(就业状况介绍)

2025-01-11 18:33:16 | 高校选途网

办学层次:本科院校类型:综合院校性质:公办
标识代码:4142010486隶属于:教育部
小编今天整理了一些武汉大学师资力量如何(就业状况介绍)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武汉大学师资力量如何(就业状况介绍)

武汉大学师资力量

武汉大学师资力量

武汉大学名师荟萃,英才云集。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60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近2500人,有7位中国科学院院士、9位中国工程院院士、3位欧亚科学院院士、8位人文社科资深教授、15位“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含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4位“863项目”计划领域专家、4个国家创新研究群体、37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5位国家级教学名师。

武汉大学师资力量如何(就业状况介绍)

武汉大学就业状况

武汉大学就业状况

求知成才,助您腾飞——武汉大学本科生就业指导及就业情况

武汉大学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人才为目标,通过系统严格的课堂教学和丰富多彩的校园科技文化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创新和创业能力。学校非常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已经形成“学校统筹、学院推动、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机制,以“满意就业”为目标,以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为目的,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倾心为学生就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努力构建广阔的就业平台。经过多年努力,我校已形成了成熟的校园招聘活动运作模式和完善的就业信息服务体系,建立了以校内大中型供需见面会和校园专场招聘会为主体、其他招聘形式并存、具有武汉大学特色的“有形”就业市场。武汉大学已成为知名企业和事业单位在武汉和中南地区的重要招聘基地。据统计,每年有近万家用人单位以各种形式与学校联系选聘毕业生,其中包括外交部、新华社等一大批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沃尔玛、微软、通用电气、福特汽车、花旗银行、戴尔、索尼、三星等20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中国银行、国家电网、中国移动、中国平安、东风汽车等500余家国内知名企业。学校每年举办近千场招聘活动,收集整理和发布就业需求信息数万条,市场供需比超过1:10(见下表)。

2010、2011届本科毕业生就业需求情况比较(不含各学院统计)

年份

大中型供需见面会场次

来校招聘单位数量

知名企事业校园专场招聘会

供需比

毕业生人数

2010届

22场 高校选途网

1842家

607场

1:8.6

7350

2011届

22场

2665家

688场

1:14.6

7547


——积极与用人单位合作,开展各种形式的联合培养,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采取校企双向介入、联合培养的模式,先后与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长江电力、东大阿尔派等知名企业联合培养学生。与微软公司、苹果公司、香港汇丰银行、宝洁公司、凯迪电力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和毕业生选聘合作,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与各级政府人才市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合作,为毕业生开辟广阔的就业渠道。

——加强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服务,提升就业指导专业化水平,提高毕业生就业满意度。通过开设《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职场展望》等就业指导课程、开展职业规划辅导与就业咨询,举办职场精英讲座,实施职业测评以及网络学堂等方式,帮助毕业生全面了解自身的兴趣、性格和职业价值观等职业取向,认清就业形势,树立科学职业发展意识和择业观,找到适合自己的满意工作。

——切实加强对就业困难学生的帮扶,促进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学校对有就业意愿但因种种原因就业困难的毕业生,采取一对一的帮扶措施,帮助其实现就业愿望。利用宣传预征入伍、科研助理、服务外包、选聘到村任职、特岗计划、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国家和地方重点项目政策,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基层、西部和边远地区就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利用学校科研项目吸纳毕业生,动员学校参股企业和广大校友尽可能聘用我校毕业生,同时加强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确保毕业生满意就业。

近年来,我校每年都有近一半的本科毕业生继续深造或出国留学。武汉大学不仅是国内著名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优质研究生生源基地,而且每年都有大批优秀本科毕业生通过申请全额奖学金,赴哈佛、耶鲁、剑桥、普林斯顿、康乃尔等国际著名大学或研究机构深造。参加就业的同学,70%工作地点在直辖市、省会或计划单列城市,工作单位绝大部分为党政机关和大型企事业单位。毕业生就业的起点高、质量好、发展空间大。

武汉大学本科毕业生以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发展后劲足深受用人单位青睐,成为各级各类人才市场的知名品牌。近年来,学校毕业生供需比一直稳定在1:10以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在教育部直属高校中一直名列前茅。

近三年普通本科毕业生流向统计表

类别

2009

2010

2011

毕业生总数

6753

7350

754

高校投票

想报考 0

不想报考 0

还没想好 0

同地区高校排行榜

同类型高校排行榜

高校资讯

以上就是高校选途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高校选途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高校选途网:www.baoaidong.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武汉大学师资力量如何(就业状况介绍)”相关推荐
东南大学师资力量如何(就业状况介绍)
东南大学师资力量如何(就业状况介绍)

东南大学师资力量东南大学师资力量经过一百多年的创业发展,如今的东南大学已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要特色,理学、工学、医学、文学、法学、哲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全日制在校生28000多人,其中研究生11000多人,另有在职硕士研究生3600多人。专任教师2269人,其中正、副教授1441人,博士生导师428人,两院院士1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2人,国务院学科评

2025-01-11 17:42:12
南开大学师资力量如何(就业状况介绍)
南开大学师资力量如何(就业状况介绍)

南开大学师资力量南开大学师资力量南开大学拥有一支阵容整齐、结构合理、学术精湛、锐意创新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博士生指导教师619人,教授723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2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5人,“973”和“863”计划首席专家9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1人,长江学者特聘讲座教授1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

2025-01-11 16:01:23
北京大学师资力量如何(就业状况介绍)
北京大学师资力量如何(就业状况介绍)

北京大学医学部师资力量北京大学医学部师资力量两院院士吴阶平生物无机化学及无机药物化学家王夔生理学家韩济生有机药物化学家张礼和血液病学家陆道培病理生理学家韩启德精神病学家沈渔惃泌尿学家郭应禄病原生物学家庄辉老年基础医学家童坦君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尚永丰卫生管理与流行病学家王陇德北京大学就业状况北京大学就业状况北大毕业生的走向主要有三个方面

2025-01-11 14:43:29
厦门大学师资力量如何(就业状况介绍)
厦门大学师资力量如何(就业状况介绍)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师资力量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师资力量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努力聘用高素质的教师,建立一支高水平、重职责、有爱心的教师队伍。我们努力以三种形式来建构教师队伍:一是不拘一格,向社会公开招聘各种专业人才,包括刚退休的老教授,组成自己的专任教师队伍;二是充分利用了厦门大学丰富的教师资源,经严格挑选,聘请一批年富力强、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在职教师,形成我们的兼任教师队伍;三是面向与学院开设的学科

2025-01-11 18:07:36
同济大学师资力量如何(就业状况介绍)
同济大学师资力量如何(就业状况介绍)

同济大学师资力量同济大学师资力量学校目前教学科研人员4200多人,其中有中科院院士6人,工程院院士7人,教授等正高级职称者530多人,副教授等副高级职称者1300多人。同济大学就业状况同济大学就业状况同济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是负责学校毕业生就业日常工作、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的职能部门,中心下设综合事务部和信息咨询部。就业指导中心办公地址在四平路校区,同时在嘉定校区设有办公点。

2025-01-11 17:07:27
山东大学师资力量如何(就业状况介绍)
山东大学师资力量如何(就业状况介绍)

山东大学(威海)师资力量山东大学(威海)师资力量教职工12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404人,博士、硕士生导师215人。山东大学(威海)就业状况山东大学(威海)就业状况我校学生毕业后,可在全国政府机关、厂矿企业、大中等院校及其他企事业单位就业,近几年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88%以上,毕业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大部分专业在30%左右,部分专业达到了50%以上。

2025-01-11 18:15:07
北京师范大学师资力量如何(就业状况介绍)
北京师范大学师资力量如何(就业状况介绍)

北京师范大学师资力量北京师范大学师资力量名师荟萃、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9名(其中双聘院士11人):黄祖洽、王梓坤、孙儒泳、刘伯里、刘若庄、刘昌明、张新时、林学钰、李小文、王永炎、陈木法、郑光美、王乃彦、刘鸿亮、戴汝为、李京文、李朝义、凌永顺、安芷生。资深教授7人:顾明远、刘家和、林崇德、童庆炳、王宁、黄会林、瞿林东。“千人计划”引进人才9人。拥有马克思主义理

2025-01-11 15:42:26
中国农业大学师资力量如何(就业状况介绍)
中国农业大学师资力量如何(就业状况介绍)

中国农业大学师资力量中国农业大学师资力量中国农业大学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581人,其中教授547人、占34.6%,副教授784人,占49.6%。有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9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9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22人。硕士生、博士生导师共1199人

2025-01-11 15:31:37